AIoT時代,基于后疫情效應與國家的脫碳目標等多元推力作用下,建筑樓宇帶來的體驗正在發生變化。企業借助新型技術和方案實現降本增效,拓展新市場價值的趨勢日益凸顯,這為智能產業帶來全面商機。美控智慧建筑,作為中國樓宇自控的變革推動者,在其發布的《賦宇新生·中國樓宇自控白皮書》中,以創新視角和深刻洞察重新審視并解讀了中國樓宇自控產業的生態結構。千家網與KONG美控智慧建筑總經理孫靖博士就關于建筑樓宇的現狀與智能化未來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專訪】美控智慧建筑:技術解決行業痛點,生態服務樓控市場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靖博士

“雙碳”目標,加速樓宇管理數字化轉型

【專訪】美控智慧建筑:技術解決行業痛點,生態服務樓控市場

回顧以往,國內很多地區采取比較粗放的碳管理、能源管理方式,由于同時還要兼顧社會經濟增長發展需求,因此要2030年達到探達峰,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社會各界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在智能化產業,孫靖博士認為將迎來三大機遇:

首先第一個機遇是數據采集與衡量,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提出“如果你無法衡量它,就無法管理它”說法。同理,從碳的角度來說,管理方需要準確采集包括能源的消耗數據,機電設備的能源運行狀態,運行參數等數據,避免讓減碳策略出現脫離了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的“盲人摸象”困局。

第二個機遇是優化,當人們擁有數據,后續需要更多優化的策略和精細化的管理手段執行落實。

第三個機遇是大數據處理,因為可能一棟樓一個設備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是當實現整個社會的雙碳,將會帶來整體應用的機遇。

無論是從哪個機遇角度來說,實際上是來自于一個系統的應用和管理。中國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整體標準化工程化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用先進技術使能源管理、獲得數據方式、優化越來越簡化,是提升工程執行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

民族品牌,強大制造基因深耕本土化市場

當前,樓宇自控行業不但迎來更巨大的發展機遇,而且隨著越來越多優秀品牌崛起,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作為樓宇建筑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美控智慧建筑把樓宇自控國產化民族化作為自身使命之一。面對目前競爭激烈的樓控市場,孫靖博士認為美控智慧建筑主要有以下三大核心競爭力:

一、物聯化IoT的應用快速迭代。中國在物聯網方面的應用其實已經領先于全球,而對樓宇自控國際品牌來說,其實在過去的20年甚至30年里面時間里面,并沒有一個非常巨大的技術革新。而除了樓宇自控以外,不管是在網絡交換機還是在以前的視頻安防方面,都看到了國產化的迭代過程,在這樣的環境下,包括美控智慧建筑在內的民族品牌的崛起,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通過快速迭代,更加貼近中國市場發展。

二、更加了解中國的市場。鑒于國外市場成熟度較高,國際品牌多數采用嚴謹、固定化的模式進行項目設備控制,但中國市場的需求更靈活,更多樣,很多的國際品牌仍缺乏完全本土的決策和落地能力。作為民族品牌來說,美控智慧建筑對中國的市場更了解,不僅是樓控,還可拓展集成空間控制,環境控制,照明控制等方面的樓控應用,滿足國內的多樣化需求。

三,美控智慧建筑依托美的集團在全球的研發、制造、服務能力,持續在智慧建筑領域進行創新和實踐,提供從控制器、樓宇自控系統到智能化設計施工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等全生命周期服務。在暖通空調、樓宇科技、設備控制等領域的強大制造基因來保證整個品質和制造成本。

【專訪】美控智慧建筑:技術解決行業痛點,生態服務樓控市場

美控KONGC3SI戰略,開啟新行業格局

在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雙擎驅動下,樓宇自控系統作為綠色智慧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變得尤為重要,其中,符合新需求、新格局的產品和服務更成為發展關鍵。在2021年,美控KONGC3SI戰略隆重發布,引起行業巨大回響。戰略代表的是三個首字母是C的單詞,分別是Cell,Cabinet,CUBE,以及S(space)和I(inside)。孫靖博士表示,戰略的提出,基于“以關注空間功能和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理念,以及美控多年的市場積累和研發成果,展示美控智慧建筑作為中國樓宇自控民族品牌的企業使命與行業擔當,為行業梳理出發展脈絡。

首先,美控KONGCell物聯DDC作為樓宇自控系統最基本、最核心的單元,以物聯網技術為基因,塑造出安全可靠、組態變成、零代碼圖形化編程及熱調試、遠程在線OTA升級等多元特性的卓越控制能力。孫靖博士表示,就像iPhone,只要連網,打開iTunes的時候隨時能看到設備,登錄相應的社區和注冊設備,可以對它進行編程,編譯,包括在線的升級,運行速度等功能,更是首個通過CCRC網絡信息安全認證,它顛覆了傳統的DDC架構,不再是一個控制器,而是成為一個物聯網的設備。

其次,KONGCabinet稱為強弱電一體柜,為了解決樓控現場安裝人員在空調、控制設備、電子的防干擾接線接線、組柜組裝要求極高的難題,KONGCabinet強弱電一體柜以扁平化物聯結構來減少控制和管理鴻溝,實現了設備與數據的互聯互通。KONGCabinet通過對集成化軟硬件功能、標準化柜體機與高可靠KONGCellDDC保障的綜合運用,實現降本增效。

接著,從空間方面而言,其實傳統樓控偏向打造照明空調垂直集成,但隨著未來的整個的建筑可能往空間化趨勢發展,比如說一個辦公樓,其實它是辦公區域、會議區域、大堂區域等場景空間的組合。為此,美控在未來的產品生態規劃與布局上,提出KONGSpace戰略,KONGSpace集成化空間控制器實現了行業場景空間模塊化和精細化管理的運營目標,針對特定行業功能區域定制集成化區域控制器,在硬件上集成常用設備控制功能和區域監控功能,在軟件上與其他自成系統的行業應用及行業IT系統打通,成為面向行業智慧場景的Hub。

同時,KONGInside戰略簡單而言即是將樓宇自控能力以芯片形式封裝,嵌入建筑設備,賦能建筑設備實現自身智能、自治,作為拓展,任何一個加載了KONGInside芯片的智能建筑設備也可以擴展成為某個區域樓宇自動化的核心,實現“控”無所不在。搭載了KONGInside技術的調試板甚至可被直接用于開發現場級控制系統,KONGIoTBox可通過快速集成實現樓宇自動化設備的即插即用。

孫靖博士表示,樓宇自動化是比樓宇自控更大的一個概念,樓宇自動化發展不僅是技術上的問題,還包括行業人才培養和市場理念的普及,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美控KONGCUBE戰略的發布,備受市場矚目,作為美控樓宇自動化的線上線下生態社區,包括網絡、開發者、專家、建筑云四層內容,通過生態的模式,推動建筑數字化與節能技術的發展,真正實現互聯。

【專訪】美控智慧建筑:技術解決行業痛點,生態服務樓控市場

拒絕“零和博弈”,共創新生態時代

提及建筑樓宇未來的發展趨勢,孫靖博士表示,因為現在所有的AI離不開仿生學,都是模仿人類的行為和思維,美控智慧建筑提出一個“三大神經”的概念,認為不管是家庭社區或者商業建筑,在整個建筑運維當中,如同人類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未來的建筑樓宇也將擁有多種“神經系統”,智慧建筑樓宇自控更加的自動化,利用的云服務和各廠家的專業運維,業主自己投入的精力會越來越少,逐漸變成像自主神經一樣,在正常運作過程中,根本不需要業主或者管理方時刻關心這座建筑的心跳和呼吸,促使各場景變成自動的閉環,中樞神經利用云端的大數據AI等等技術來輔助進行最優的決策和判斷,結合模塊化的運作,讓日常的智慧體驗更加“隱形無感”。

以上海市同濟醫院項目為例,孫靖博士表示,智慧醫院則是采用了從一個概念到生態,POC(ProofofConcept)概念的驗證到總逐步的落地這樣的技術路徑。原本醫院是想打造智慧病房空間,但如果將環境控制、照明、空調、護理呼叫、智能輸液等功能服務,各自交給不同的提供商,容易導致數據鏈路過窄,影響實際體驗。

所以美控智慧建筑認為智慧病房是以功能為導向,與多個生態伙伴共同合作到這個項目當中,通過共13間特需病房進行POC驗證,搭建框架平臺以后,完成項目的整個驗證過程,并經過反復打磨優化,最終在中國醫院建設大會被評為智慧醫院的標桿。

孫靖博士透露,下一步將與上海市同濟醫院攜手組織智慧病房的整個團標編寫,從一個概念的驗證到第一個試點項目的落地,再到推廣普及落地標準,讓行業有標可依,是真正解決行業痛點的一條技術路徑。

在未來,智慧建筑的項目落地,將如同“搭積木”一樣,因為每個模塊已達到成熟應用階段,更便于采用不同的方案和搭建模式,為市場帶來更多想象空間和賦能。

孫靖博士指出,智慧建筑產業鏈條長,技術門檻較高,不是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組織能靠自身即可完成全面的市場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樓控系統是起到了一個建筑神經的作用,它連接建筑當中的不同的設備,美控智慧建筑與安捷物聯、昕諾飛、廣州地鐵設計院等合作伙伴,正如同神經系統里的不同分支和節點,美控的愿景并不是在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中單純擴大自身或者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而是讓樓宇自動化更加適應中國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更加方便簡單地被使用、發揮更大的作用,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取長補短,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長,把其他專業設備納入生態,推動市場能更好的服務于現代化中國的樓宇建設進程。